【择高而立 向新而行】——电子征程风正劲,信息重任再扬帆

供稿单位:电子信息学院 编辑发布:宣传部 日期:2025-07-21 设置

站在“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与“十五五”发展谋篇布局的历史交汇点,电子信息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两高四着力”战略部署,锚定学校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以扎实业绩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大局。

高站位谋划:党建引领铸魂,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成绩

学院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学校党委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注重抓班子、带队伍,抓基层、打基础,抓规范、强管理,实施“一支部一品牌”创建活动,构建立体化党建工作新格局,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

学院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连续三年获得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所辖支部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样板党支部、河南省高校样板党支部、河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等称号。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构建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专业教师协同育人工作体系,学院教师荣获河南省文明教师、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女职工建功立业先进个人”、河南省优秀辅导员、河南省征兵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等称号。

高质量育人:培根固本提质,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新突破

聚焦国家战略和关键产业发展急需,面向产业和科技前沿,加强顶层设计,优化专业结构,新增微电子科学与工程、量子信息科学2个本科专业。围绕专业人才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专业群”建设,推进电子信息类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优化专业课程结构,构建课程支撑体系,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引领教育教学改革。健全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搭建“基础-专业-创新”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教学平台,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单位。

专业建设成绩显著,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3个专业获评河南省专业评价B-等级。课程建设成果丰硕,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程2门,省级通识教育示范课程2门。教学研究持续深化,主持省级教研项目5项,省级本科高校研究型教学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1项,获得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等创新创业大赛和学科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30余项,省部级奖项180余项,2篇学位论文获河南省优秀学位论文。毕业生考研率显著提升,连续3年获评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获评校级高质量充分就业示范院。

高标准布局:聚焦内涵发展,学科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根据国家、河南省“十四五”发展规划,围绕河南省打造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建设,聚焦光电、智能传感器和半导体产业链发展,持续凝练学科方向,不断整合学科资源,打造一流团队,建设一流平台,积极谋划学位点建设,融入河南省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服务产业发展能力。

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获批新一轮河南省重点学科。学位点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光学工程”一级学科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和河南省博士学位授权点重点立项建设,“电子信息”获批河南省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重点培育建设,“物理学”一级学科获批河南省硕士学位授权点重点立项建设。学科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成立量子科技研究院,获批河南省磁电信息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光电传感与信息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智能传感与检测大数据发展创新实验室、郑州市信息光学与光电技术重点实验室、郑州市量子传感与人工量子材料重点实验室。ESI学科建设成效显著,支撑化学和工程学2个学科进入ESI学科前5‰,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学科前1%。积极参与河南省创新联合体建设工作,作为成员单位参与组建智能传感器产业创新联合体和河南省虚像显示创新联合体,成为河南省智能传感器行业协会会长单位。

高效能创新:科研赋能增效,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提升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凝练科研方向,突出研究特色,强化科研团队建设。积极推进科研模式创新,发挥团队优势,整合资源,深挖潜力,强化有组织科研,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与服务水平。与河南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校企研发中心10个。

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省级重大、重点项目3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02项。通过合作研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等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横向合作协议57项,横向到账经费2470余万元;25项成果实现技术转让或专利许可,为企业新增利润5000余万元。发表论文346篇,其中SCI/EI收录262篇;授权发明专利6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8项;出版学术著作19部。主办2024年量子信息基础与前沿学术研讨会,承办第三届全国电磁功能材料会议,协办第四届国际电化学能源系统大会和第十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充分发挥河南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资源优势,面向中小学生、港澳及境外夏令营学生多次开展趣味物理科普服务,学院教师在学习强国、百家号、好看视频等平台创作多部科普作品,总点击量超过1000万次。1位教师获河南省首席科普专家。2022年获批河南省首批普通高中生发展基地。

高层次聚力:示范引领助力,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坚持人才强院战略,柔性与刚性相结合、全职与兼职相结合,吸纳学术精深的高层次人才、优秀应届博士加入学院,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引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各1人,引进优秀博士17人。学院教职工总人数达到120人,高级职称占比57%,博士占比79%。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推进教师综合素质提升,通过党建引领、示范观摩、选树典型,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打造业务精湛的“四有”好老师队伍。培养中原教学名师1人、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优秀教师1人、省优秀工匠人才1人、省首席科普专家1人、省优青3人、省优秀教学标兵2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计划3人。

展望未来,学院将以“两高四着力”为行动纲领,全面谋划“十五五”发展路径。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深化“一支部一品牌”特色创建,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厚植育人沃土,构建“拔尖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育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未来产业专业人才;优化学科布局,进一步加强光电、智能传感器和半导体等学科方向实力,服务河南省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推动产教融合,建设“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高地;坚持引育并举,打造一流师资和国家级领军人才。学院将以“择高而立”的魄力和“向新而行”的担当,在服务河南高质量发展中勇担使命,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轻工业大学贡献更大力量!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