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郑州轻工业大学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开讲。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马寒、任润鑫分别以《<诗经>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在历史的回响中读懂抗战精神》为题,对全校师生进行了一次全覆盖集中讲解。
《诗经》居于“五经”之首,归为“六艺”之一,自西汉时期就被尊为儒家经典,其内容中“国风”共160篇,74篇都发生在河南,几乎占总量的一半。马寒通过为什么《诗经》的故事多发生在河南、《诗经》的内容及其传播对中华文化认同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等两个问题的阐述,讲述了《诗经》如何为中华文化的认同深化发挥出卓越的作用。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人民在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形成了伟大抗战精神。任润鑫以抗战中高校师生的坚守与抗争为线索,带领大家重新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在历史的回响中体悟抗战精神。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2402 王以恒:华夏之瑰宝,传承千载。通过观赏“开学思政第一课”的视频,我们深切体悟到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诗经》作为“五经”之首,内容丰赡,涵括彼时人们之生产生活情状。其不仅为诗歌总集,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认同之基石!《诗经》所承载之文化根脉,熔铸于中华民族之文化底蕴与精神力量。《诗经》跨越千年传承,进一步强化中华文化自信的根基,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工业软件2402班 马则云:在开学思政第一课的课堂上,老师以深邃的历史视角为我们铺展开一幅沉重的画卷,战火纷飞的残酷场景通过影像与讲述直击人心。当听到西南联大那些与我们年纪相仿的青年学子时,我内心受到了极大的触动——他们本应和我们一样,在校园里畅享青春韶华,潜心读书治学,却在民族危亡之际,毅然放下书本、奔赴战场,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保家卫国的重任。我们如今身处的和平年代,从来都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无数先辈用鲜血与生命换来。生活中,我们或许会因学业压力、琐事烦恼而抱怨,但每当想起战争年代里挣扎求生的人们,那些所谓的不如意便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怀揣对先辈的深切敬意,将以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抗战精神融入血脉,以积极昂扬的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开学思政第一课”长期以来一直是郑州轻工业大学进行“大思政课”建设的重要一环,从2020年春季开始,已连续开设10学期录制视频20余期。通过对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进行阐释,结合河南地域特色和新时代河南的生动实践,增进学生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引导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系列视频先后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人民网”人民公开课、河南高教、豫教思语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10万余名学生在线学习,系列视频点击量破百万人次,已经成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色品牌。